這是跨越歷史的對話,也是面向未來的宣示。
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埃及齋月十日城輕軌鐵路通車試運行(2022年7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隋先凱攝
參觀者經過第19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宣傳海報(2022年9月19日攝)。新華社記者陸波岸攝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習近平主席站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的高度,在2021年和2022年先后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為破解日益加重的和平赤字、發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注入強勁思想動力,得到國際社會普遍認同和積極響應。
這是遍布五洲四海的中國朋友圈。42次走出國門、足跡遍及69國,接待100多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來訪,以電話、信函、視頻等方式廣泛開展“云外交”,元首外交把舵領航,構筑起更加全面、更為堅實的全球伙伴關系網絡。已同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組織建立伙伴關系,先后同9個國家建交、復交,建交國升至181個。
“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塊莖始終長在根基位置。同樣道理,無論發展到什么程度,中國都將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016年11月,在秘魯出席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時,習近平主席以地瓜作喻,生動詮釋中國與亞太地區國家攜手前行、共筑夢想的決心與誠意。
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說,習近平主席提出的系列倡議,為各國應對發展挑戰、促進共同發展提供有效方案,是在多邊主義的基礎上重振國際合作與團結,引導國際社會走向更具包容性、可持續、有韌性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