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印尼發展階段相似,共同利益相連,理念道路相通,前途命運攸關。2013年和2015年,習近平主席兩赴印尼,曾在這里面向世界首次提出共同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今年7月,印尼總統佐科第5次訪華,兩國元首共同確立了構建中印尼命運共同體的宏偉愿景。
我們黨從這里出發,走上抗日前線,走向解放戰場,東渡黃河、進駐西柏坡、挺進北京城,完成了走出延安窯洞、走上天安門城樓的偉大壯舉。
中國同國際社會的互聯互動空前緊密,世界形成了絢爛多彩的“中國印象”。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說,中國已成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賴的重要力量”。研究“一帶一路”的哈薩克斯坦學者古麗娜爾·沙伊梅爾格諾娃感慨,在習近平主席的帶領下,人們看到一個“進步的中國、開放的世界和發展的未來”。南非伊奇科維茨家庭基金會報告顯示,在非洲年輕人心中,中國成為在非洲擁有最大積極影響力的大國。
2012年11月15日,北京人民大會堂東大廳,新一屆中共最高領導層的首次集體公開亮相吸引了全世界目光。新當選的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莊嚴宣示:“我們的責任,就是要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接過歷史的接力棒,繼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使中華民族更加堅強有力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人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p>
——凝聚起了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思想共識和強大力量。
回想起工作之初,普速列車車下電源控制板件故障時有發生、難以修復,而更換一個控制板件的成本高達數萬元。王超下了苦功夫研究,數月時間內嘗試了600多次,終于攻克了這一難題。
在世界發展新的十字路口,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世界向何處去”這一“元問題”打開了新的思考視角,擘畫了新的愿景。這份中國方略,閃耀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光芒,繼承了新中國外交優良傳統,彰顯出國際主義的崇高追求。它超越一國一域的狹隘視角、傳統現實主義的理論窠臼,超越了冷戰思維、零和博弈、文明沖突的陳舊觀念,以系統觀念、辯證思維看待“自我”與“他者”、“多元”與“一體”的關系,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博大的天下情懷思考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