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電話調查結果顯示,83.8%的社會公眾對所在地方和單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情況表示滿意,75.6%的社會公眾認為基層減負政策取得較好成效。
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么出發。
“在思想上,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把毛澤東思想寫入了黨章?!?/p>
習近平主席強調:“中國視周邊為安身立命之所、發展繁榮之基?!睙o論是疫情來襲時向周邊國家提供多方面支持,還是他國遭受自然災害時展開快速救援,中國始終與周邊國家守望相助。從連續19年舉辦中國-東盟博覽會,到不斷深化瀾湄合作,再到打造中國-東盟自貿區升級版,中國同周邊國家合作碩果累累……新時代中國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與鄰為善、以鄰為伴,不斷書寫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新華章。
有腳踏實地,有躬身力行。2013年初春,五大洲10國領導人幾乎同一時間來華訪問,習近平同老友新朋一一會談會見,短短數日,中國實現了同其中4國伙伴關系的新提升。2019年仲夏,習近平4次出訪,奔波5國6城,出席近90場活動,創造了新中國外交史的新紀錄。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的至暗時刻,習近平密集開展“電話外交”,同各國領導人就抗疫合作進行溝通協調,繁忙時連續三日7次通話。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首次出訪,習近平飛赴中亞,3天2夜,密集出席近30場活動,推動上海合作組織擴員邁出新步伐,引領中國同有關國家關系邁上新臺階?!绑w育外交”“家鄉外交”“云外交”……精彩紛呈的元首外交實踐繪就了一幅幅友誼與合作的畫卷。
從世界力量對比的橫坐標和中華民族前進的縱坐標科學界定當今世界大勢和我國所處的歷史方位,在宏闊的時空維度中思考民族復興和人類進步的深刻命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實踐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積極推進重大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提出一系列富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精神、引領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的新理念新主張新倡議。以習近平外交思想為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闊步前行,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顯著提升。
2015年深秋,習近平剛剛結束對英國的“超級國事訪問”,荷蘭國王、德國總理、法國總統就接踵訪華,“中歐外交季”高潮迭起。2017年3月,中國兩會甫一落幕,四大洲7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密集來華訪問,“春季外交”的熱潮同樣令人印象深刻。2022年北京冬奧會,近7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約170位官方代表出席開幕式,疫情寒冬下的“冬奧外交”為世界帶來了春的訊息。自天南海北,一個個大型代表團飛抵北京機場;在世界各地,一項項高規格禮遇迎接中國貴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