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亞太、建設亞太、造福亞太。在中方積極推動下,曼谷會議發表了《2022年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宣言》和《生物循環綠色經濟曼谷目標》,體現中國關于共建亞太命運共同體、新發展理念等政策主張。
近期,上海市虹口區的一些機關干部有了“新身份”——居民區黨組織書記。
——這是友誼的賡續。同菲律賓總統馬科斯會見,前總統阿羅約也在現場,習近平主席一句周到問候“阿羅約前總統也是老朋友了”,令人倍感親切。剛剛在巴厘島見過面,在曼谷又專門會見,走進會見廳,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先用中文道一聲:“主席,您好!”兩位領導人再次緊緊握手。從“意大利之源——古羅馬文明展”到巴布亞新幾內亞布圖卡學園發展,從2014年荷蘭之行到2022年北京冬奧盛典……美好的記憶被一次次喚起,友誼的紐帶越拉越緊。
推動更加包容的全球發展,意味著各國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和平共處,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不應該以鄰為壑,構筑“小院高墻”,搞封閉排他的“小圈子”?!案收嵬ㄉ?,香茅成叢長?!绷暯街飨玫挠∧嶂V語,道出一個樸素真理:分裂對抗不符合任何一方利益,團結共生才是正確選擇。
在這張“地圖”上,網格員定時巡查的信息即時可見,從村口垃圾亂堆到村民糾紛排查,滾動更新的信息形成了電子化、可追溯、可核查的“發現—上報—處置—回訪”的閉環體系。
從國際和地區形勢看: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地緣政治緊張與經濟格局演變疊加,沖擊亞太地區發展環境和合作架構。
曾經多次采訪世界各國政要和知名人士的塔斯社第一副社長古斯曼回憶起2001年江澤民主席訪俄期間接受他采訪的難忘經歷。他說,采訪中,江澤民主席對中國哲學的闡述,以及關于詩歌的討論,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將被永遠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