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標志(2021年10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李賀攝
思想的光芒伴著窯洞的燈火,照亮了黑夜漫漫的前行之路。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毛主席的著作大多數是在延安13年里完成的。面壁黃土,窯洞的思考,思考的是中國的前途命運。這也奠定了毛澤東思想的根基。七大開始,黨的思想和行動定于一尊?!敝袊锩鼜拇俗呱狭藙倮能壍?。
是美美與共的胸襟?!瓣柟庥衅叻N顏色,世界也是多彩的?!痹陟碀?,穿上“布拉衫”,用心傾聽原住民的祝福歌謠;在沙特,來到“四方宮”,與當地群眾共同舞起傳統的“劍舞”;以“陶瓷中的熊貓”的妙喻為出席亞洲文明對話大會的外方領導人講解元代青花瓶,同時任希臘總統帕夫洛普洛斯探討中國儒家民本思想與古希臘人本主義的異曲同工之處;在署名文章中為往訪國的璀璨歷史和發展成就真誠點贊,發表演講時將一個個中外友好故事娓娓道來……大象無形、潤物無聲,世界感受到開放包容、謙和友善的大國之風。
工人在馬來西亞吉隆坡郊區的發馬公司灌裝工廠包裝本地灌裝生產的科興疫苗(2021年10月5日攝)。新華社記者朱煒攝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前進道路上,無論是風高浪急還是驚濤駭浪,人民永遠是我們最堅實的依托、最強大的底氣。我們要始終與人民風雨同舟、與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不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變為現實。
在大航海時代所開啟的“世界歷史”進程中,關于現代化道路、文明形態多樣性與單一性的思辨從未停止。上世紀九十年代,冷戰的結束將這一思想爭鳴再次推向了高潮。美國學者弗朗西斯·福山宣稱,歷史將“終結”于西方的市場經濟和民主政治,他的老師塞繆爾·亨廷頓則表達了對不同文明走向沖突對抗的擔憂。無論是“歷史終結”還是“文明沖突”,西方世界對國際秩序的構想都沒有跳出或“西方化”或東西對抗的思維框架。
亞太經合組織是亞太地區重要經濟合作平臺。中國加入這一組織31年來,始終倡導開放的地區主義,始終致力于推動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為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支持多邊貿易體制、引領經濟全球化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