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心態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精神氣質的體現。在全球性危機的驚濤駭浪里,中國激流勇進、迎難而上,展現出在變局中開創新局、在亂局中化危為機的戰略智慧和行動勇氣。新加坡學者馬凱碩認為,在應對全球挑戰方面,中國樹立了“積極榜樣”。
中泰雙邊貿易額2021年達到1312億美元,同比增長33%;中泰鐵路建設扎實推進;泰國是首個將中文納入國民教育體系的國家,越來越多的泰劇也在中國網絡平臺播出……在中泰迎來建立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十周年之際,兩國同意以共建中泰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和愿景,為“中泰一家親”賦予新的時代內涵。巴育總理說:“兩國達成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共識意義重大,泰方愿同中方攜手推進?!?/p>
“在思想上,黨確立了毛澤東思想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把毛澤東思想寫入了黨章?!?/p>
堅持走正確道路,是我們黨不斷發展壯大、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原因。
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習近平總書記的高度關注,中央領導同志的以身作則、率先垂范,為全黨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解難題破難關注入了強大動力。
農民工是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力量,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約2.93億人,同比增長2.4%。其中,外出農民工約1.72億人,同比增長1.3%;年末在城鎮居住的進城農民工約1.33億人,同比增長1.6%。同期,農民工月均收入4432元,同比增長8.8%。其中,外出農民工月均收入5013元,同比增長10.2%。
2022年國家統計局社情民意電話調查結果顯示,83.8%的社會公眾對所在地方和單位克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情況表示滿意,75.6%的社會公眾認為基層減負政策取得較好成效。